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

Princess Parrot 公主鸚鵡

公主鸚鵡 Princess Parrot Polytelis alexandrae


圖片原址:http://www.davewattsphoto.com/

本文由原作者Paleo,P醫師授權轉載↓

Polyletis屬的鸚鵡共有三種,三日月(超級)鸚鵡在1826年間,首先被人發現。隔了四、五年後,黑尾鸚鵡又被發現。公主鸚鵡最後才在1863年時被發現。公主鸚鵡又叫亞歷山大皇后鸚鵡(QueenAlexandra’s Parakeet)或者濱刺草鸚鵡(Spinifex Parrot)。(濱刺草為澳洲內陸土生的草,生長於乾燥及半乾燥地區,可能是因為公主鸚鵡會飛入草叢中覓食,所以被稱為此名。)

自然棲地
公主鸚鵡的原生地為澳洲大陸的中西部沙漠地帶,同樣屬於偏好乾燥環境的鳥種。

公母羽色差異
公母的羽色類似,只不過母鳥略顯得暗淡些,尾羽較短,體型及頭型較小。公鳥成熟後,鳥喙會變得更鮮艷的紅色,羽色也較母鳥亮麗。二十個月齡以上的公鳥,第三根初級飛羽上,還會出現一根特別長的羽毛,以供區別。不過這些差異只能做為參考,如果手上的鳥兒是雙公、雙母或者其一隻為亞成鳥,仍有可能誤判性別。雄鳥體長及體重為46.5-48公分/120公克,雌鳥則為39.5-41公分/110公克。
最早出現的羽色變種為1951年出現的藍化公主,(深淺不一的藍色及灰色都屬於藍化)。之後又繁殖出黃化和白化公主。無論藍化或黃化,公主的羽色基因並非性連遺傳。

鳥種簡介
這種鸚鵡個性友善但不害羞,經常與其他鸚鵡分享同一棵木樹為巢,不過與和尚鸚鵡不同的地方是,牠們不會築巢,也不住在一塊,而是撿現成的樹洞為巢,各自擁有各自的洞穴。
公主鸚鵡很少叫,但叫聲並不悅耳。和三日月鸚鵡同為群居性鳥種,而且經常和紅翅、國王及同屬鸚鵡,或者其他小型草科鸚鵡共同生活,甚至雜交。在食物短缺的狀況下,會遷移他地覓食,屬於飛行能力極佳的鳥種。對籠舍棲木的破壞力不強。
平均壽命:15-30年。

健康與疾病
適應環境後的公主鸚鵡,即使寒冷的天氣也不用擔心牠們生病(但需提供避風避雨之處)。
然而這種喜歡到地面活動覓食的鳥種,感染消化道寄生蟲的機會自然比較高,其中又以蛔蟲較為常見。嚴重感染時,患鳥不僅體弱消瘦,甚至可能因寄生蟲太多而導致腸管阻塞。所以新進鳥種最好還是從線蟲類寄生蟲開始驅除。

在這裡例出一種驅蟲藥名供鳥友參考:Fenbendazole,這是一種進口的動物用藥,有錠劑、粉劑及懸浮液等劑型,劑量也個有不同。(西藥房中可買到的Mebendazole為人用藥品),這二種藥物都不可在繁殖期及換羽期使用。
由於投藥的劑量及間期不同,治療的效果也不相同。對於剛進的公主來說,身體可能處於脫水與緊迫的狀況下。萬一腸道中有多量的寄生蟲,突然給高劑量的驅蟲藥,可能會導致死亡蟲體阻塞腸管的危險。建議以每100公克體重的鳥,口服1-5mg的Fenbendazole。十日後重覆給藥一次。
如果是用於例行性驅蟲,依飼養環境不同,可每三個月或每半年投藥一次。每次每100公克體重鳥,給予1-5mgFenbendazole,每日一次,連續3-5日。

食物
本屬鸚鵡都愛吃蘋果,柳橙,青花椰菜和甜玉米。所以除了種子,豆芽,青菜外,不妨多補充這類食物。

飼養空間
本屬鸚鵡的飛行能力非常好,所以能提供愈大的籠舍當然愈好。一般國外繁殖者使用的籠舍尺寸多半在五公尺長,高三公尺左右。這麼大的空間裡頭養了三、四對應沒什麼問題吧。
問題在少有人家裡或院子裡有那麼大的空間。

繁殖
三、四對一塊群養,可增加繁殖率。適應環境後的公主鸚鵡,並無明顯的繁殖季節。有時前一胎的幼鳥被抓出後,隨即又會產下一胎。產卵後,多半由母鳥負責孵蛋工作。但粗枝大葉的媽媽,很容易在進出巢箱時,不小心把蛋弄破。為了讓卵順利孵出,選擇"L"型(靴型) 、"U"型的巢箱,或者斜式巢箱,比傳統直式的巢箱來的恰當。巢箱入口處至底部的高度,多半在60公分左右。巢箱內墊料以木屑較佳。
性成熟年齡約在3-4歲。少數母鳥在一歲左右,公鳥在二歲左右即有生育能力。太年輕的鳥,多半會產下空包蛋。產卵數約4-6顆。孵化時間為3週左右。

本文由原作者Paleo,P醫師授權轉載↑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