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原址:http://www.vogelproblemen.nl/
本文由Paleo,P醫師授權轉載↓
澳洲環頸鸚鵡
澳洲環頸鸚鵡(Australian Ringnecks)的特色,在於頸背部圍繞著半圈鮮黃色的帶狀羽毛,因而得此名.牠們與亞洲的環頸鸚鵡不同,也就是說不要與月輪等鸚鵡混淆.
由於澳洲環頸鸚鵡的外型,生活習性,鳥種特性,及叫聲與澳洲玫瑰屬鸚鵡(Rosella,Platycercus)十分類似,所以從前鳥類學家將牠們視為玫瑰屬鸚鵡的其中幾種.後來分類學家才發現彼此應為不同屬,Barnardius這屬才獨立出來.
但澳洲環頸鸚鵡究竟分為幾種,有人認為是二種,也有人認為是四種.《Parrots of Australia》一書中,將牠們分為四個不同種,也就是瑪莉環頸鸚鵡,克隆庫尼鸚鵡,林肯港鸚鵡及二十八鸚鵡.儘管四種鸚鵡羽色有所差異,但同樣的,牠們都有黃色帶狀羽圍繞在頸背部.四者中又以瑪莉和林肯港在澳洲的分佈範圍最,廣.這幾種鸚鵡在台灣的普遍度,都不及於玫瑰鸚鵡.
瑪莉環頸鸚鵡Mallee Ringneck
http://nla.gov.au/nla.pic-an4085557-v
圖中間者為瑪莉,下為林肯港.
偶是P醫師弄丟的圖
另借e5614前輩的照片一貼
偶是P醫師弄丟的圖
瑪莉在澳洲的自然棲地,分佈於南澳,維多利亞省及新南威爾斯等地(請參考panhouse神聖鸚鵡帝國).這些地方,生長了許多被稱為“mallee”的尤加利樹,這也是此種鸚鵡名字的由來.
不過一些鳥類專家卻表示,瑪莉環頸鸚鵡只分佈在這些棲地面積的五分之一,這種鸚鵡若以當地土著的稱法“buln buln”或“bulln-bulln”“bulla-bulla”會更為切當.以後鳥友若在國外網站或雜誌書籍中看到buln buln的名字,指的就是我們所稱的瑪莉環頸鸚鵡(瑪莉長尾鸚鵡,瑪丹娜長尾鸚鵡)
和玫瑰屬鸚鵡類似,瑪莉環頸鸚鵡在性成熟後,公母略可由體型大小及羽色區別.體長約為35公分,體重公鳥140克,母鳥110克.但由外觀分辨性別的方法,只適用於有經驗者,且同時觀看公母鳥同時存在的情況下.若是體型略有差異的雙公,雙母或亞成鳥,性別外觀辨識法仍可能出錯.
在鼻膜上方有一紅色帶狀羽,額為綠色,藍色的眼尾帶狀羽延伸至後腦杓.臉頰及前胸部為藍綠色,頸背部有鮮黃色的帶狀羽環繞.腹部有一些黃,色橙色的羽毛分佈,翅膀為藍色,綠色,外型十分多彩亮麗.
和玫瑰屬鸚鵡一樣,母鳥的羽色較暗淡,牠和亞成鳥的翼下仍保留白色的帶狀羽紋(請參考退草介紹).性成熟時間約為二歲.
有二種體型略小的亞種,以及藍化的變種.牠們可以和其他環頸鸚鵡或玫瑰鸚鵡雜交.
這屬鸚鵡雖然羽色漂亮,但並非很好的寵物鳥.即使是手養鳥,十之八九在性成熟後,也會恢復野性.牠們的攻擊性比玫瑰屬鸚鵡還強,不適合與其他鸚鵡同籠飼養,免得其他鳥殘遭毒害.
適應環境後,瑪莉算得上是一種健壯易養的鳥種.叫聲的頻率並不尖銳,但在晨昏,及野鳥在附近時,較容易發出吵雜的叫聲.自然環境中,除了以種子,花朵,花苞,水果為食外,也會吃毛蟲及其他昆蟲的蛹.
四種環頸鸚鵡中,瑪莉最早被人繁殖成功.(1853年,英國).野外的繁殖期每年只有一次.種鳥會選擇中空且深的樹洞產卵.每次產卵4-6顆.孵化期約為19-21天.母鳥獨自孵蛋,公鳥輪流哺餵幼鳥.幼鳥35天後羽毛長齊,50天後斷奶.人工飼養環境,最好能提供寬敞的飛行籠,且使用深的巢箱.或許就是因為牠們對於飼養環境較為挑剔,所以繁殖成果不若玫瑰屬鸚鵡來得容易.
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
Mallee Ringneck 瑪莉環頸鸚鵡
瑪莉環頸鸚鵡 Mallee Ringneck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