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IQUES
by Rosemary Low
本文由原作者Paleo,P醫師授權轉載↓
書名:CAIQUES
作者:Rosemary Low
ISBN:9-788073-220440
頁數:87頁(12頁彩色照片),共分為十章
作者介紹:
當別家的小女孩還在玩洋娃娃時,年僅五歲的Rosemary,就開始飼養照顧鳥類的生活。她不到三十歲時,就出版了《The Parrots of South America》,至今已出版了超過二十本著作,其中更有不少書籍被翻譯為德文,西班牙文,葡萄牙文,義大利文,荷蘭文以及捷克文。
她曾在全世界最大的二個鸚鵡飼育中心(西屬特納利夫島的Loro Parque,以及Palmitos公園)擔任館長,並於1989年,與人共同創辦了世界鸚鵡信託基金會(The World Parrot Trust)。無可置疑的,Rosemary女士是當今世上,致力於鸚鵡保育復育,以及推廣教育的最具影響力之士。
內容介紹:
(第一章)什麼是凱克鸚鵡?
它是Pionites屬的鸚鵡。雖然大多數人將凱克分為二種,就是大家熟悉的黑頭凱克以及白腹(金頭)凱克,但從DNA分析上來看,這二種凱克鸚鵡其實只是不同的亞種,而非不同種。不過現在的分類學上,仍將凱克分為二種,其中黑頭凱克又有另一亞種,而白腹凱克則可分為三個亞種。
平均體長23公分,重量160克的凱克,是一種活潑,好奇又有趣的鸚鵡。不過當牠們興奮,激動或警戒時所發出的穿腦魔音,可會是讓人頭痛,牙痛,神經病。
雖然凱克鸚鵡的外型,和其他生活在中南美洲的遠親,如亞馬遜鸚鵡,派翁尼斯鸚鵡類似(凱克拉丁屬名Pionites的意思,就是“和Pionus”相近之意,也就是說,當初鳥類學家發現這種鸚鵡時,認為牠們和派翁尼斯鸚鵡的血源很近),不過就行為舉止上,凱克鸚鵡其實和吸蜜鸚鵡,鷹頭鸚鵡,或者錐尾鸚鵡中的小太陽更接近。
牠們喜歡在枝頭上懸盪,在地面的活動速度也很迅速。急的時候,還會像小猴子一樣用跳的走,模樣極為滑稽有趣。不過相較於其他鸚鵡,凱克的飛行能力稱不上好。
(第二章)凱克鸚鵡的飼育史
根據記錄顯示,凱克鸚鵡最早於1751年被人開始飼養。黑頭凱克較早被人發現,1758年時被分類學家將牠歸類為Psittacus屬,到1890年才被歸類為Pionites屬。而白腹凱克直到1820年才被鳥類學家發現及定位。
早期從野外捕捉到的野生凱克,在人工飼養環境下,死亡率極高。牠們寧願餓死也不接受人類提供的食物。
從輸往美國的寵物鳥交易量來看,2000年從南美蓋亞納總共進口了781隻野生琉璃金剛和6844隻橙翅亞馬遜進口,黑頭凱克只有553隻。反應出野生凱克鸚鵡較不會像橙翅亞馬遜一樣,大量聚集在一塊行動,或者野生數量更為稀少。
美國的寵物鳥市場,白腹凱克的數量更少,除了因為自然棲地狹小外,主要產地巴西也在1967年禁止出口這種鸚鵡。所以市面上找得到的野生白腹凱克很多都是從波利維亞出口的鳥。
(第三章)飼養空間
凱克鸚鵡的破壞力很強,飼養籠舍及巢箱必須經得起啃咬。另外還需提供足夠的玩具或枝■以供啃咬。由於這種鸚鵡十分好動,所以飼養的籠舍也不宜太小。籠子的長度甚於高度。除了玩具外,凱克晚上睡覺時,還喜歡蜷在暖暖的小窩裡睡,有些凱克還會將玩具堵住窩的入口。
不過這種鳥兒進食時,習慣將食物甩得到處都是,因此籠子的擺放位置,最好方便清潔整理。如果能靠近能看得到外頭的窗戶,更能滿足鳥兒的好奇心。直接受到日曬,或吹到風,溫度變化較大的地方不宜,廚房也不適合。
正因為凱克鸚鵡喜歡爬上爬下,在地面探險,打滾跳躍,所以牠們似乎不太需要很大的飛行空間。一般繁殖者所提供的飛行籠舍,長度只需2。4公尺即可。(比一般小型草科的飛行籠舍還短)另外,自然狀況下,凱克經常躲在枝葉茂密的樹梢上活動,所以較隱密的環境能讓牠們更有安全感。(籠舍三面遮蔽,只留一面網片可觀察外界環境。)
這種鸚鵡非常喜歡洗澡玩水,因此除了提供清潔的飲水外,最好再提供一個淺盤,好讓牠們在裡頭玩水。天氣較熱或乾燥時,宜增加淋浴或噴水的次數。對於手養的凱克鸚鵡來說,洗完澡後,還是少見喜歡讓人用毛巾將身體擦乾的鳥種。
(第四章)食物及營養
凱克鸚鵡大多是好吃鬼,而且對於食物十分小氣。牠們會像狗一樣看守自己的食物。即使是親密的伴侶,也不讓牠從自己的嘴邊(碗裡)搶走東西吃。牠們非常喜歡吃水果,根據作者的觀察,軟性的水果,佔了凱克鸚鵡飲食中,35%以上的比例。任何甜味的水果,如蘋果,梨子,葡萄,柳橙,芭樂,木瓜,奇異果,香蕉等水果,都是牠們愛吃的東西。不過帶核的水果,如李子,杏子等,則較不受青睞。無論選擇那一種水果,因將水果外表清洗乾淨,帶種籽的水果,最好先行去籽,並切成適合抓握的小丁,與其他乾性飼料分於不同碗中餵食。
和灰鸚等鸚鵡不同,凱克鸚鵡較不喜歡吃乾性的飼料,所以滋養丸對牠們來說,就成了不受歡迎的食物。根據作者的看法,並不建議凱克以滋養丸為主食。至於新鮮的蔬菜類,除了辣椒和玉米外,凱克鸚鵡也較少對其他葉菜類食物感興趣。
不過帶殼的核桃,杏仁等堅果類,以花生,瓜子類,倒是牠們的最愛。只是這些熱量高的食物,還是少量攝取即可。
(第五章)寵物鳥
凱克鸚鵡的寵物性是不需置疑的,不過當性成熟的凱克,尤其是公鳥,有時情緒變化之快,往往讓飼主措手不及的被咬一口。凱克和灰鸚,亞馬遜等鸚鵡不同,牠們的脾氣變化快而無預警。為了防止類似的行為問題發生,作者建議飼主應注意以下事項:
1,別讓凱克站在肩上。
2,從小訓練凱克上手的動作,請參照thomas於行為區的精華文章
3,從籠子裡放出來活動的時間不宜太久,否則凱克可能將所有空間都視為自己地盤。
4,如果籠裡擺了巢箱或類似的小窩,移動籠內任何長相大小類似鳥蛋的玩具或物體,都可能引發凱克的攻擊。
另外,如果原本家裡只養了一隻凱克鸚鵡,準備帶回另一隻凱克前,一定不可冒然將新鳥直接引進老鳥的地盤,免得發生流血衝突。作者建議在密切注意下,讓兩隻鳥離開自己的籠舍,在共同的空間活動遊玩,之後各自回到各自的籠舍裡休息。等到數週過去,彼此相安無事後,才可試著讓二鳥共處一籠。
凱克鸚鵡模仿人語的能力並不佳,不過學習口哨聲卻十分高明。另外配對好的鳥,公母還會一搭一唱的演出雙重奏,有時根本讓人查覺不出是二隻鳥的叫聲。即使非配對好的鳥,凱克仍習慣以尖銳的叫聲與同伴聯絡溝通,而這種刺耳的叫聲經常讓人難以忍受。如果飼主能教會鳥兒吹奏出有弦律的哨聲,或許稍可解決此種腦人的問題。
(第六章)繁殖
如同先前提到,凱克鸚鵡的飛行能力並非很傑出,所以一般飼養繁殖所需的空間也不同太大。成功繁殖凱克的方法,最好讓多對鸚鵡,在聽得到同伴叫聲,但不會互相干擾的情況下飼養。不過不可以群飼的方法繁殖,否則只有最強勢的那對鳥可繁殖成功。
這種公母同型的鸚鵡,並無法由外觀羽色的差異辨別性別,所以依賴DNA檢測便成了確認性別的最佳方法。有些獸醫師表示,凱克鸚鵡對於麻醉劑較敏感,所以除非必要,否則最好別用內視鏡檢驗的方法辨識公母。
繁殖所用的巢箱大小及形狀並不重要(橫式直式皆可),重要的是入口大小。作者建議使用直徑6公分大小,僅能讓一隻鳥通過的入口較適宜。由於鳥的破壞力強,所以巢箱木頭的厚頭最好為2。5公分。直式巢箱的深度約為45-75公分,底面積10平方公分。
母鳥每次可產下2-4顆蛋,以2-3天的間期產蛋。孵化期約為25天,僅由母鳥負責孵蛋。小朋友剛孵化出的體重為7-8克,凱克幼鳥的開眼時間較晚,約在二週半後才開眼。等到開眼後,就可為小朋友戴上腳環。由親鳥養大的幼鳥,差不多在65-75天左右斷奶,這時的體重約為124公克。有些母鳥會在幼鳥斷奶的二週後,再次下蛋。
凱克鸚鵡的公鳥較兇悍,(也比較夠力)所以有時可以用一隻公鳥配兩隻母鳥,這樣的三鳥行組合也可平安無事的生活在一起,甚至繁演後代。
呵呵,大致介紹到這裡,接下來的章節內容,分別為
第七章,幼鳥的飼育,第八章,健康問題,第九章,自然界中優閒的日子,第十章,問與答。
希望對凱克鸚鵡有興趣的鳥友,能夠直接購買本書,裡頭的精彩內容,絕對比p醫師寫出來的還多很多唷!
by Rosemary Low
本文由原作者Paleo,P醫師授權轉載↓
書名:CAIQUES
作者:Rosemary Low
ISBN:9-788073-220440
頁數:87頁(12頁彩色照片),共分為十章
作者介紹:
當別家的小女孩還在玩洋娃娃時,年僅五歲的Rosemary,就開始飼養照顧鳥類的生活。她不到三十歲時,就出版了《The Parrots of South America》,至今已出版了超過二十本著作,其中更有不少書籍被翻譯為德文,西班牙文,葡萄牙文,義大利文,荷蘭文以及捷克文。
她曾在全世界最大的二個鸚鵡飼育中心(西屬特納利夫島的Loro Parque,以及Palmitos公園)擔任館長,並於1989年,與人共同創辦了世界鸚鵡信託基金會(The World Parrot Trust)。無可置疑的,Rosemary女士是當今世上,致力於鸚鵡保育復育,以及推廣教育的最具影響力之士。
內容介紹:
(第一章)什麼是凱克鸚鵡?
它是Pionites屬的鸚鵡。雖然大多數人將凱克分為二種,就是大家熟悉的黑頭凱克以及白腹(金頭)凱克,但從DNA分析上來看,這二種凱克鸚鵡其實只是不同的亞種,而非不同種。不過現在的分類學上,仍將凱克分為二種,其中黑頭凱克又有另一亞種,而白腹凱克則可分為三個亞種。
平均體長23公分,重量160克的凱克,是一種活潑,好奇又有趣的鸚鵡。不過當牠們興奮,激動或警戒時所發出的穿腦魔音,可會是讓人頭痛,牙痛,神經病。
雖然凱克鸚鵡的外型,和其他生活在中南美洲的遠親,如亞馬遜鸚鵡,派翁尼斯鸚鵡類似(凱克拉丁屬名Pionites的意思,就是“和Pionus”相近之意,也就是說,當初鳥類學家發現這種鸚鵡時,認為牠們和派翁尼斯鸚鵡的血源很近),不過就行為舉止上,凱克鸚鵡其實和吸蜜鸚鵡,鷹頭鸚鵡,或者錐尾鸚鵡中的小太陽更接近。
牠們喜歡在枝頭上懸盪,在地面的活動速度也很迅速。急的時候,還會像小猴子一樣用跳的走,模樣極為滑稽有趣。不過相較於其他鸚鵡,凱克的飛行能力稱不上好。
(第二章)凱克鸚鵡的飼育史
根據記錄顯示,凱克鸚鵡最早於1751年被人開始飼養。黑頭凱克較早被人發現,1758年時被分類學家將牠歸類為Psittacus屬,到1890年才被歸類為Pionites屬。而白腹凱克直到1820年才被鳥類學家發現及定位。
早期從野外捕捉到的野生凱克,在人工飼養環境下,死亡率極高。牠們寧願餓死也不接受人類提供的食物。
從輸往美國的寵物鳥交易量來看,2000年從南美蓋亞納總共進口了781隻野生琉璃金剛和6844隻橙翅亞馬遜進口,黑頭凱克只有553隻。反應出野生凱克鸚鵡較不會像橙翅亞馬遜一樣,大量聚集在一塊行動,或者野生數量更為稀少。
美國的寵物鳥市場,白腹凱克的數量更少,除了因為自然棲地狹小外,主要產地巴西也在1967年禁止出口這種鸚鵡。所以市面上找得到的野生白腹凱克很多都是從波利維亞出口的鳥。
(第三章)飼養空間
凱克鸚鵡的破壞力很強,飼養籠舍及巢箱必須經得起啃咬。另外還需提供足夠的玩具或枝■以供啃咬。由於這種鸚鵡十分好動,所以飼養的籠舍也不宜太小。籠子的長度甚於高度。除了玩具外,凱克晚上睡覺時,還喜歡蜷在暖暖的小窩裡睡,有些凱克還會將玩具堵住窩的入口。
不過這種鳥兒進食時,習慣將食物甩得到處都是,因此籠子的擺放位置,最好方便清潔整理。如果能靠近能看得到外頭的窗戶,更能滿足鳥兒的好奇心。直接受到日曬,或吹到風,溫度變化較大的地方不宜,廚房也不適合。
正因為凱克鸚鵡喜歡爬上爬下,在地面探險,打滾跳躍,所以牠們似乎不太需要很大的飛行空間。一般繁殖者所提供的飛行籠舍,長度只需2。4公尺即可。(比一般小型草科的飛行籠舍還短)另外,自然狀況下,凱克經常躲在枝葉茂密的樹梢上活動,所以較隱密的環境能讓牠們更有安全感。(籠舍三面遮蔽,只留一面網片可觀察外界環境。)
這種鸚鵡非常喜歡洗澡玩水,因此除了提供清潔的飲水外,最好再提供一個淺盤,好讓牠們在裡頭玩水。天氣較熱或乾燥時,宜增加淋浴或噴水的次數。對於手養的凱克鸚鵡來說,洗完澡後,還是少見喜歡讓人用毛巾將身體擦乾的鳥種。
(第四章)食物及營養
凱克鸚鵡大多是好吃鬼,而且對於食物十分小氣。牠們會像狗一樣看守自己的食物。即使是親密的伴侶,也不讓牠從自己的嘴邊(碗裡)搶走東西吃。牠們非常喜歡吃水果,根據作者的觀察,軟性的水果,佔了凱克鸚鵡飲食中,35%以上的比例。任何甜味的水果,如蘋果,梨子,葡萄,柳橙,芭樂,木瓜,奇異果,香蕉等水果,都是牠們愛吃的東西。不過帶核的水果,如李子,杏子等,則較不受青睞。無論選擇那一種水果,因將水果外表清洗乾淨,帶種籽的水果,最好先行去籽,並切成適合抓握的小丁,與其他乾性飼料分於不同碗中餵食。
和灰鸚等鸚鵡不同,凱克鸚鵡較不喜歡吃乾性的飼料,所以滋養丸對牠們來說,就成了不受歡迎的食物。根據作者的看法,並不建議凱克以滋養丸為主食。至於新鮮的蔬菜類,除了辣椒和玉米外,凱克鸚鵡也較少對其他葉菜類食物感興趣。
不過帶殼的核桃,杏仁等堅果類,以花生,瓜子類,倒是牠們的最愛。只是這些熱量高的食物,還是少量攝取即可。
(第五章)寵物鳥
凱克鸚鵡的寵物性是不需置疑的,不過當性成熟的凱克,尤其是公鳥,有時情緒變化之快,往往讓飼主措手不及的被咬一口。凱克和灰鸚,亞馬遜等鸚鵡不同,牠們的脾氣變化快而無預警。為了防止類似的行為問題發生,作者建議飼主應注意以下事項:
1,別讓凱克站在肩上。
2,從小訓練凱克上手的動作,請參照thomas於行為區的精華文章
3,從籠子裡放出來活動的時間不宜太久,否則凱克可能將所有空間都視為自己地盤。
4,如果籠裡擺了巢箱或類似的小窩,移動籠內任何長相大小類似鳥蛋的玩具或物體,都可能引發凱克的攻擊。
另外,如果原本家裡只養了一隻凱克鸚鵡,準備帶回另一隻凱克前,一定不可冒然將新鳥直接引進老鳥的地盤,免得發生流血衝突。作者建議在密切注意下,讓兩隻鳥離開自己的籠舍,在共同的空間活動遊玩,之後各自回到各自的籠舍裡休息。等到數週過去,彼此相安無事後,才可試著讓二鳥共處一籠。
凱克鸚鵡模仿人語的能力並不佳,不過學習口哨聲卻十分高明。另外配對好的鳥,公母還會一搭一唱的演出雙重奏,有時根本讓人查覺不出是二隻鳥的叫聲。即使非配對好的鳥,凱克仍習慣以尖銳的叫聲與同伴聯絡溝通,而這種刺耳的叫聲經常讓人難以忍受。如果飼主能教會鳥兒吹奏出有弦律的哨聲,或許稍可解決此種腦人的問題。
(第六章)繁殖
如同先前提到,凱克鸚鵡的飛行能力並非很傑出,所以一般飼養繁殖所需的空間也不同太大。成功繁殖凱克的方法,最好讓多對鸚鵡,在聽得到同伴叫聲,但不會互相干擾的情況下飼養。不過不可以群飼的方法繁殖,否則只有最強勢的那對鳥可繁殖成功。
這種公母同型的鸚鵡,並無法由外觀羽色的差異辨別性別,所以依賴DNA檢測便成了確認性別的最佳方法。有些獸醫師表示,凱克鸚鵡對於麻醉劑較敏感,所以除非必要,否則最好別用內視鏡檢驗的方法辨識公母。
繁殖所用的巢箱大小及形狀並不重要(橫式直式皆可),重要的是入口大小。作者建議使用直徑6公分大小,僅能讓一隻鳥通過的入口較適宜。由於鳥的破壞力強,所以巢箱木頭的厚頭最好為2。5公分。直式巢箱的深度約為45-75公分,底面積10平方公分。
母鳥每次可產下2-4顆蛋,以2-3天的間期產蛋。孵化期約為25天,僅由母鳥負責孵蛋。小朋友剛孵化出的體重為7-8克,凱克幼鳥的開眼時間較晚,約在二週半後才開眼。等到開眼後,就可為小朋友戴上腳環。由親鳥養大的幼鳥,差不多在65-75天左右斷奶,這時的體重約為124公克。有些母鳥會在幼鳥斷奶的二週後,再次下蛋。
凱克鸚鵡的公鳥較兇悍,(也比較夠力)所以有時可以用一隻公鳥配兩隻母鳥,這樣的三鳥行組合也可平安無事的生活在一起,甚至繁演後代。
呵呵,大致介紹到這裡,接下來的章節內容,分別為
第七章,幼鳥的飼育,第八章,健康問題,第九章,自然界中優閒的日子,第十章,問與答。
希望對凱克鸚鵡有興趣的鳥友,能夠直接購買本書,裡頭的精彩內容,絕對比p醫師寫出來的還多很多唷!
1 則留言:
這本書有中文譯本嗎?
張貼留言